close

明天要把卷二拿去還給P中圖書館了,
不能在書上劃線、做記號、貼標籤紙,只好用最原始的筆記方法了... OTL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不過,趕在憲法頒布之前,
山縣在明治十五年實施了所謂的「軍人敕諭」,
終至破壞了這三權分立的政體。

「兵馬大權由朕統掌。」
「兵馬大綱亦由朕統攬,不必委由臣下。」

至此,國軍形同天皇的私人軍隊。
山縣之所以實施這道敕諭,立意在對軍人進行道德上的說教,
以防類似陸軍大將西鄉隆盛的叛亂再度發生。
然而進入昭和時代之後,這道敕諭卻養就了一群政治化的軍人,
以致形成了軍閥,他們主張在三權之下另加「統帥權」,
最後統帥權終於超越內閣、議會,成了禍國的肇因。

在日本創造貴族、違背維新、
將天皇扮成「沙皇」、使軍隊成為天皇的私人軍隊,
明顯地破壞明治憲法的,正是山縣這個人。
而山縣之所以會刻意營造如此氣氛森然的國家,
可以說是起因於明治二年,
他在巴黎親眼目睹了那一場令人戰慄的巴黎共和政變。

(〈好轉〉,頁38)


由於維新,武士階級因而沒落,
於是各地便以「授產」的名義試行救濟的工作。
日本因為產業未興,即使要授產也沒有途徑。
堺縣於是將高師之濱的這一片松林撥給士族,是為「授產」。
士族們於是雇用工人把樹砍下,準備當作木柴出售。
在這之前,這片松林共有二千六百三十九棵樹,
可到了大久保來訪時,砍伐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,
樹也只剩下八百四十八棵了,而且砍伐仍在繼續中。

「所謂的明治維新,就只是糟蹋掉千年的名勝而以嗎?」
大久保黯然地回頭看了看稅所。……

「大名鼎鼎高師之濱濱松,
亦難敵世間仇浪。」

(〈風雨〉,頁123-124)


比起理智,群眾偏愛溫情;
比起拒絕,群眾偏好豪爽、大而化之;
比起正論,群眾憧憬悲壯。
而最麻煩的是,群眾最後會把理智、拒絕和正論看作是惡,
結果終將出現一個異常之人,而其手中或許就拿著匕首哩。

(〈秋霜〉,頁309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iyam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